維京時代擁有圓錐形頭骨的女性很可能從遙遠的地區學會了綁頭術
作者:池州市 来源:鷹潭市 浏览: 【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5-11-02 02:15:28 评论数:

11世紀埋葬在波羅的海哥德蘭島上的一個人工拉長的女性頭骨之一,當時哥德蘭島是維京時代的貿易中心。(圖片來源:uux.cn©SHM/Johnny Karlson 2008-11-05(CC BY 2.5 SE))
(蜘蛛網eeook.com)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Tom Metcalfe):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埋葬在波羅的海哥特蘭島上的維京時代女性細長的錐形頭骨可能是與黑海地區有貿易往來的證據。
這些女性的頭骨很可能是從出生起就被故意修改的,用繃帶包裹她們的頭部。這種做法歸因於遊牧的匈奴人,他們在4世紀和5世紀從亞洲入侵歐洲,並在歐洲東南部的部分地區一直沿用到10世紀。
但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德國海塔布維京博物館的考古學家Matthias Toplak表示,隻在埋葬在現在的瑞典哥特蘭島上的三名維京時代(公元793年至1066年)女性的頭骨上發現了這些修改,而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其他地方卻沒有發現,這表明這是一種外國做法。
托普拉克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現場科學》,雖然目前尚不清楚頭骨的變化是否被獨特的發型所掩蓋,但“我認為這些雌性的外國(或更確切地說是外星人)外表是可見的。”。“它可能是某個精英或其他社會群體的象征。”
他說,經過改造的頭骨很可能隻限於幾代人中一個家庭的少數女性,也許是為了強調她們與一個更常見改造的遙遠地區的聯係;至少有一名婦女可能來自該地區。
他說:“我認為,哥特蘭的頭骨變形被視為影響深遠的貿易往來的證據,因此被視為貿易影響力和成功的象征。”。

(左):哥特蘭192號墳墓的重建圖,裏麵有一具女性遺骸,頭骨經過人工改造。(右):一幅19世紀的墳墓圖。(圖片來源:uux.cn(左):米羅斯瓦夫·庫羅茲馬/馬蒂亞斯·托普拉克2019;(右):©ATA/Riksantikvarieämbetet,挖掘G.Gustafson 1884–1887)
銼削牙齒
在2月24日發表在《當代瑞典考古》雜誌上的這項研究中,Toplak和他的合著者、德國明斯特大學的考古學家Lukas Kerk研究了哥特蘭頭骨改造的證據,並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周圍的頭骨上發現了銼齒。
作者認為,銼齒的做法可能被維京時代的某些商人群體用作身份識別的標誌——也許是秘密的——也可能是作為一種入會儀式進行的。

維京時代埋葬在哥特蘭的一個長著銼齒的男人的頭骨。同一個墓地還埋葬了另外12名牙齒銼過的人。(圖片來源:uux.cn/©SHM/Gabriel Hildebrand 2011-12-09(CC BY 2.5 DEED))
先前的研究表明,這些痕跡可能是由用作工具的牙齒造成的,例如,在皮革加工時。
但新的研究表明,這些標記是故意做的。托普拉克說:“在維京時代的斯堪的納維亞觀察到的文件一定是故意的。”。“現代實驗表明,鐵銼刀是實現這些獨特凹槽所必需的。”
這種做法似乎起源於瑞典的Uppland地區,但最新研究表明,埋葬在Gotland的頭骨中的銼齒集中表明了該島對貿易的重要性。他說:“從維京時代後期到整個中世紀,哥特蘭是波羅的海所有貿易活動的中心樞紐。”。
但12世紀後,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銼牙似乎已經消亡。托普拉克說:“這種習俗的衰落與中世紀古典商會的發展相對應。”。

頭骨的細節顯示了用鐵銼刀故意在門牙上刻出的凹槽,這可能是一種秘密的身份識別方式。(圖片來源:uux.cn/©SHM/Lisa Hartzell 2007-06-13(CC BY 2.5 DEED))
維京人身體模型
這項研究試圖將維京時代哥特蘭的銼齒和錐形頭骨放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下進行解釋。
維京時代的斯堪的納維亞人以紋身而聞名,阿拉伯外交官a在10世紀的遊記中對紋身進行了描述ḥmad ibn Faḍlān。但作者寫道,到目前為止,很少有人討論維京時代身體改造的其他形式。
奧地利多瑙河私立大學的考古學家庫爾特·阿爾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說,這種人工改造的頭骨在世界各地的許多環境中都有發現,通常是在女性中。他說,這種頭骨並不總是外國出生女性的標誌,因為一些本土出生的女性也模仿了這種習俗。
阿爾特說:“頭骨、麵部和牙齒特別適合反映身份。”。“身體的其他部位不夠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