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四代古魚類學家薪火相傳接力研究30年 呈現4.1億年前盔甲魚類玉海翼角魚全貌!

四代古魚類學家薪火相傳接力研究30年 呈現4.1億年前盔甲魚類玉海翼角魚全貌

时间:2025-11-02 16:53:39 来源:車前草煲小肚網 作者:汽車 阅读:367次
四代古魚類學家薪火相傳接力研究30年 呈現4.1億年前盔甲魚類玉海翼角魚全貌
玉海翼角魚生態複原圖。楊定華繪
四代古魚類學家薪火相傳接力研究30年 呈現4.1億年前盔甲魚類玉海翼角魚全貌
玉海翼角魚化石照片。 蓋誌琨 攝
四代古魚類學家薪火相傳接力研究30年 呈現4.1億年前盔甲魚類玉海翼角魚全貌
2018年玉海翼角魚野外挖掘現場(從左至右分別為彭禮健、胡仁波、趙應天、劉元潤、張榮豪)。蓋誌琨 攝
(神秘的地球uux.cn)據南方都市報(記者 張林菲):11月1日,南都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近日,該所研究員蓋誌琨發表了4.1億年前盔甲魚類玉海翼角魚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通過對16件新標本的研究揭開了該魚的全貌,填補了盔甲魚類解剖學信息的空白。蓋誌琨告訴南都記者,自上世紀80年代起,中國科學院院士、古脊椎動物學家張彌曼就投身於相關工作,此次發現是中科院四代師生30餘年接力研究的成果。
4.1億年前的玉海翼角魚呈現全貌
10月21日,盔甲魚類玉海翼角魚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解剖學記錄》(The Anatomical Record)。
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蓋誌琨向南都記者表示,此次研究對象是自2018年以來於雲南曲靖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大約4.1億年前)徐家衝組發現的16件玉海翼角魚的新標本。
蓋誌琨的學生孟馨媛是論文第一作者,據其介紹,這16件玉海翼角魚的新標本保存了許多新的形態學信息,如角與內角之間的頭甲邊緣呈鋸齒狀、具中橫聯絡管的殘跡、葫蘆形的口鰓窗、六對鰓囊等。
過去由於標本化石稀缺,研究者對盔甲魚類腹麵以及內部解剖特征知之甚少。蓋誌琨告訴南都記者,此次的玉海翼角魚新標本,清楚地保存了腹麵的關鍵形態學信息,是首個明確揭示了食道和背主動脈位置關係的關鍵化石,對玉海翼角魚的重新研究填補了盔甲魚類解剖學信息的空白,有助於理解盔甲魚類的內部解剖。
此外,上述論文還將盔甲魚類的內部解剖與骨甲魚類、現生的無頜類七鰓鰻以及有頜類軟骨魚類進行對比,重新梳理了七鰓鰻、盔甲魚類、骨甲魚類與有頜類的共近裔性狀,對探討七鰓鰻、盔甲魚類、骨甲魚類和有頜脊椎動物之間的係統發育關係、理解有頜類關鍵特征的起源與演化具也有重要的意義,首次揭示了盔甲魚類食道與背主動脈的位置關係,解開了七鰓鰻、骨甲魚類背主動脈和食道向右漂移的不對稱之謎。
中科院四代師生30餘年接力研究
蓋誌琨向南都記者透露,此次玉海翼角魚的全貌得以完整呈現於世,背後是中科院四代師生曆經30餘年的接力研究。他告訴南都記者,雲南曲靖素有“失落的古魚王國”之稱,上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院院士、古脊椎動物學家張彌曼在當地發現了楊氏魚、奇異魚等肉鰭魚類,為脊椎動物由水向陸地演化提供了關鍵的化石證據。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朱敏師從於張彌曼,上世紀90年代初,他在曲靖進行野外地質調查時首次發現玉海翼角魚化石,化石產出層位係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徐家衝組。1992年,他發表了研究成果論文並將其正式命名為玉海翼角魚,屬名指示其具有一對側向延伸的翼狀的角,種名則贈予盔甲魚類研究奠基人劉玉海。
朱敏也是蓋誌琨的老師,2018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與曲靖師範學院聯合組建了自然曆史文化研究中心,以加強對曲靖古魚化石的挖掘與保護力度。此後,蓋誌琨在上述化石層位開展了2年的野外挖掘,又發現了大量早期脊椎動物化石。
蓋誌琨向南都記者回憶,劉玉海也曾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任職,1995年退休後被所裏返聘編寫古脊椎動物誌,兩人在同一間辦公室工作了8年。2022年3月,劉玉海在北京離世。上述最新研究成果論文發表之際,蓋誌琨特地撰文紀念。他還記得,劉玉海曾將珍愛的蝙蝠魚化石標本送給單位後輩,“我們也深感責任重大,正加緊推進蝙蝠魚的研究工作,爭取盡快把它完整地呈現到世人麵前,完成先生生前未竟的遺願。”(原標題:4.1億年前玉海翼角魚全貌首次曝光!中科院四代師生研究)
相關:中科院團隊30年接力研究 完整呈現4.1億年前玉海翼角魚全貌
(神秘的地球uux.cn)據中新網北京11月1日電(記者 孫自法):記者11月1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四代古魚類學家薪火相傳、接力研究30年,最新完成對產自雲南曲靖“古魚王國”、約4.1億年前盔甲魚類“玉海翼角魚”新化石材料的深入研究,終於使玉海翼角魚的全貌得以完整呈現,並填補了盔甲魚類解剖學信息的空白。
這項古魚演化研究重要成果論文,近日在國際專業學術期刊《解剖學記錄》(The Anatomical Record)上在線發表。
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蓋誌琨研究員表示,這次通過對“古魚王國”16件新發現采集的玉海翼角魚化石標本進行研究分析,首次揭示出盔甲魚類食道與背大動脈的位置關係,解開了七鰓鰻、骨甲魚類背主動脈和食道向右漂移的不對稱之謎。此次研究成果不僅填補了盔甲魚類解剖學信息的空白,有助於理解盔甲魚類的內部解剖,同時對探討七鰓鰻、盔甲魚類、骨甲魚類和有頜脊椎動物之間的係統發育關係、理解有頜類關鍵特征的起源與演化具也有重要的意義。
據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碩士畢業前往英國留學的孟馨媛介紹,這次研究的16件玉海翼角魚化石新標本,是研究團隊自2018年以來多次對雲南曲靖徐家衝村徐家衝組化石點實地考察所得,保存有玉海翼角魚許多新的形態學信息,包括角與內角之間的頭甲邊緣呈鋸齒狀、具中橫聯絡管的殘跡、葫蘆形的口鰓窗、六對鰓囊等。
玉海翼角魚主要特征在真盔甲魚目中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存在,對盔甲魚類新的係統發育分析結果表明,翼角魚屬、三尖魚屬與鐮角魚屬的親緣關係更近,它們構成一個單係類群三尖魚科,而真盔甲魚屬、西屯魚屬和盾魚屬則構成另一個單係類群真盔甲魚科,分別占據了不同的形態空間。
過去由於保存和化石稀缺的局限,學界對盔甲魚類腹麵以及內部解剖特征知之甚少,而玉海翼角魚新標本清楚的保存了腹麵的關鍵形態學信息,是第一個明確揭示食道和背大動脈位置關係的關鍵化石。同時,玉海翼角魚化石新標本研究還將盔甲魚類的內部解剖與骨甲魚類、現生的無頜類七鰓鰻以及有頜類軟骨魚類進行對比,重新梳理了七鰓鰻、盔甲魚類、骨甲魚類與有頜類的共近裔性狀。
蓋誌琨說,20世紀90年代初,他的老師朱敏院士師從張彌曼院士剛剛獲得博士學位,在雲南曲靖地區進行野外地質調查時,首次發現玉海翼角魚化石,1992年發表研究成果並正式命名玉海翼角魚,屬名指示其具有一對側向延伸的翼狀的角,種名則贈予盔甲魚類研究奠基人劉玉海先生,但遺憾的是當時該標本僅有一件,並沒有保存頭甲腹麵的形態學特征。
2018年,中科院古脊椎所與曲靖師範學院聯合組建由朱敏院士領銜的自然曆史文化研究中心,以加強對曲靖古魚化石的挖掘與保護力度,並於當年在30年前玉海翼角魚首次發現化石點持續開展野外發掘采集工作,在化石層又發現包括16件玉海翼角魚新標本在內的大量早期脊椎動物化石,並通過長時間深入研究分析,獲得本次重要成果並發表。
據了解,古魚類學家劉玉海1935年出生於山東滕州,1957年9月南開大學畢業後到中科院古脊所工作,與張彌曼、王俊卿、王念忠、張國瑞、劉時蕃等一起成為新中國最早一批從事泥盆紀古魚類研究的學者,被尊稱為“泥盆紀六君子”。20世紀60年代初,劉玉海就在雲南曲靖的泥盆係開展野外工作,並首次對所發現中國的盔甲魚類進行係統古生物描述,被譽為“盔甲魚類研究第一人”。2022年3月,劉玉海先生在北京去世。

(责任编辑:娛樂)

相关内容
  • 時尚光頭女性服裝(女士光頭造型)
  • 威海為甚麽開適親子遊
  • 《F1 2018》新演示 職業賽車足教您開車 中筆墨幕
  • 長夜將至 覺醒蒼穹!門派聯賽第二賽季·常規賽第二周今晚開賽
  • 適合寶媽在家做的工作有哪些?
  • 超能世界深淵之城毀滅怎麽過
  • 帶孩子開什麽店好?這些都適合!
  • 《英雄無敵6》倆大種族介紹
推荐内容
  • 名店街時尚服裝店電話(名店街怎麽走)
  • 《時空中的繪旅人》全新活動「珠寶之心」7月13日開啟 活動福利公開!
  • 蘋果公布iOS 12 Beta 7以後告慢撤回 App啟動早緩
  • 大魚吃小魚2中文版下載
  • 服裝公司取名大全時尚(服裝公司取名大全時尚名字)
  • dnf槍劍士冒險啟程活動有哪些獎勵 槍劍士冒險啟程獎勵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