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研究表明,文化多樣性增加了生態係統的生物多樣性
(神秘的地球uux.cn)據科隆大學(Eva Schissler):文化多樣性可能對生態係統的生物多樣性產生總體積極影響。因此,人類生命形式的同質化可能被視為“人類時代”(人類世)正在發生的重大滅絕事件的重要引擎。
科隆大學的Shumon T.Hussain博士和Tübingen大學的Chris Baumann博士在最近發表在《皇家學會哲學匯刊B》上的文章《生物多樣性的人類一麵:人類生態位、古人類共生和人類深層曆史中生態係統複雜性的共同進化》中得出了這一結論。
在他們的出版物中,科學家們研究了過去人類在地球生物多樣性進化和控製中的作用。考古學家以物質和生態數據為基礎,提供了一個深入的時間視角,認為人類作為狩獵采集者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想法誤解了人類與生態係統互動的根本問題。
科學家們還批評說,在最近的一段時間裏,關於上述滅絕事件,人們經常試圖強調一萬多年前人們積極幹預其生態係統的負麵後果。
研究人員認為,人類與生態係統之間的關係一直都要複雜得多,除了負麵影響外,遵循某些規則對生物多樣性也有積極影響。侯賽因說:“通常,甚至可以說,由於人類活動,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發生在當地,但生物多樣性在其他地方得到了有力的促進;因此,必須將這些動態放在更廣泛的背景下。”。
這項研究結合了更新世晚期(距今約120000年至11800年)的各種案例研究,也是基於兩位作者最近對冰河時期烏鴉的一項研究,該研究表明,大約30000年前,這些鳥類從人類作為鄰居中受益,尤其是從環境中的狩獵采集者為這些動物提供的食物選擇中受益。
考古學家的研究基於動物考古和穩定同位素分析的結果,這些分析應用於渡鴉,並利用這一結果和其他已經發表的背景考古信息表明,這些過程可以導致當地生物多樣性的增加。這是因為某些動物受益於人類的影響,而其他在當地被人類排斥的動物,如體型較大的捕食者,則會遷移到其他地區。
總的來說,這增加了這些生態係統的異質性和複雜性,從而往往對整體生物多樣性產生積極影響。
侯賽因解釋道:“最終,我們試圖辯稱,生物多樣性製度不能與人類的影響分開,並非所有這些影響都隻是負麵的。”。“這也表明,人類生命形式多樣性的增加可能對整個生物多樣性產生了總體積極影響,人類世生物多樣性危機的決定性驅動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類生活在自然界及其環境中的同質化。”
(责任编辑:苗栗縣)